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,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。加强“一把手”建设,需要突出抓住培养储备、选拔任用、监督制约等重点环节,创新完善有关制度机制。
规范培养储备办法。当前,在“一把手”的培养储备中主要存在“视野狭窄、标准不一、机制不全、备而不用”等问题。加大培养储备力度是实施“一把手”工程的基础。要扩大视野,通盘考虑,超前谋划,充足储备。定期分析干部结构的变化趋势,超前收集“一把手”人才资源需求信息,以集中推优和公开选拔等方式,在各个层面物色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发展潜力的干部,保持跟踪联络,建立“一把手”人才资源储备库,避免“人到用时方恨少”的现象。要早压担子,建立预案,动态调整,对纳入储备库的对象实行实绩考核和竞争淘汰机制。对作风好、有实绩、潜力大的干部,及早安排到下级正职或急难险重岗位加强锻炼,提升能力。
改革选拔任用模式。解决好“一把手”选拔任用的问题,需要增强民主的广泛性。要规范初始提名制度,明确提名主体,规范提名程序,解决“哪些人提名”、“如何提名”的问题,实行署名提名制度和首提责任制。增强机制的灵活性,制定能力席位标准,破除“届”的观念,明确干部“下”的标准、规范“下”的程序,健全领导干部辞职、罢免、劝退制度。把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,作为创新“一把手”选任机制的重点,突出岗位特点,注重能力实绩。
创新日常管理方式。当前,对“一把手”重选拔任用轻教育管理的倾向比较明显,一把手“精神懈怠的危险、能力不足的危险、脱离群众的危险、消极腐败的危险”不同程度的存在。
对“一把手”的日常管理,要从平时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等各方面的点滴入手。要对学习培训方式进行改革,完善学时学分管理考核办法,结合“一把手”个人特长和需求、所学专业和工作经历,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根据“一把手”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,认真研究制定以实绩考核为重点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,既看任内做出的成绩,又看前任留下的基础;既看“显绩”,又看“隐绩”,同时把握好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的关系。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,让“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”,保证“一把手”权力公开透明。
完善监督约束机制。当前,对“一把手”权力监督严重缺位,上级监督难于发力,同级监督不敢用力,下级监督软弱无力,群众监督有心无力,协调监督难成合力。
要加强“一把手”监督,必须搞清楚“监督什么”、“谁来监督”、“如何监督”的问题。强化权力制约,建立结构合理、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,实现决策权、执行权和监督权的适度分离,防止和克服国家公共权力部门化、部门权力“一把手”化的现象。抓住“一把手”容易滋生腐败的“用权、用人、用钱”三个重点环节,总结提炼近年来的成功做法,以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,使其成为长效机制。创新监督方法,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对权力运行的监管之中,提高监督的科技含量。围绕权力运行的全过程,明晰纪律检查、行政监察的关键环节和部位,实现从检查性监督向服务性监督转变,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防范转变,从检查问题向检查程序转变,从单一型监督向复合监督型转变,全方位增强监督效果。
(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