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老区巴中顺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、农民公共服务新需求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需要,积极推行村支部下设党小组,党小组建立在产业链上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;以村支部活动中心为核心,按照“一个活动阵地、一个便民服务中心、一个农民培训中心、一个文化体育中心、一个卫生计生中心、一个治安调解中心、一个法律服务中心、一个农家购物中心”等为主要内容的“1+N”模式,打造农村党建综合体,将便民服务网络不断向村级延伸。
元山镇党委书记谢建华介绍,过去,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健全,党员教育活动也开展得不多,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刻不容缓。
“我们在村支部下设党小组,每个党小组党员5至8人,把在外党员也编在其中,进行跟踪服务,实行党小组长负责制,每个小组发展一个产业项目,时时指导培训,这样的网络化管理,精心化服务,不仅让基层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,而且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。”
“把党小组设在产业链上,让企业总经理担任党小组长,群众用土地入股,在企业挣钱,把企业的‘钱途’和群众的利益捆绑起来,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互促共赢。”巴中市元山镇中岭村支部书记陈其富说。
党小组长、大巴山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邹家平介绍,今年7月16日突降大雨,村民的蔬菜大棚被淹,张国凤等6名党员自发组织起来,排洪水、清淤泥,帮助群众昼夜奋战7个小时。
谢建华告诉我们,党小组在企业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,让党员亮身份、比贡献,形成赶、学、比、超的良好局面。
灵山乡民意村老党员冯模太说,现在党支部吸引力增强了,今年全村就有7名骨干能人主动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“以前群众到镇上办事,路途远的来去就是大半天,我们下乡服务,大家这山住一户、那山住一户,一天也干不了几件事。现在到社区集中服务,一天就能为群众办很多事。”元山镇民政办的小李说。
去年,巴中市全面启动“巴山新居”工程,按照“发展新产业、建设新民居、配套新设施”的思路,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,引导村民向聚居点集中,一个个零散的村落变成了新型社区。
为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,巴中以建设巴山新居工程为切入点,不断拓宽服务农民群众的领域,在聚居点设立便民工作站,以乡镇服务中心为枢纽,向上与县政务中心相衔接,实现了群众办事“只进一个门、只找一个人,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”。
“村民聚居点建成以后,建设‘1+N’党建综合体,社区成了群众温暖的家。”平昌县灵山乡党委书记唐东风告诉笔者,同时,我们延长服务手臂,让工商、邮政、政务、供销社等单位到社区设立代办点,实行“组团式”服务。
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产业链上建党小组,打造‘1+N’党建综合体,巴中正在稳步推进。”市委组织部谭红杰说,目前已在全市8个重点(特色)镇、12个中心村和974个村民聚居点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