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西藏拉萨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,积极探索以城带乡、城乡互动、资源共享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,推动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发展。
人才“互动”,促进城乡干部合理流动
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,不断完善用人机制,加大县(区)机关干部与乡(镇、街道)干部交流力度,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在城乡合理流动。一是重心下移,把市直、县直机关优秀干部“派下去”。制定下发了《拉萨市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要求把市直、县直机关优秀干部下派到乡村锻炼成长。2007年以来,全市先后选派80余名政治坚定、政绩突出、懂经济、会管理的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到乡(镇、街道)工作,其中担任乡镇(街道)党委书记的42名。采取自愿报名、组织部门考察挑选和组织考核推荐的形式,选派431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(居)任职,其中担任村(居)党支部书记95名、副书记67名。二是优先使用,把乡村基层干部“提上来”。在提拔使用上 “高看一眼”,将表现优秀的乡村基层干部及时提拔到市直、县直机关重要岗位。2007年以来,全市有54名乡镇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,43名下派到村干部被提拔到县直机关领导岗位上,并将97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交流到县直重要岗位。2009年,29名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级后备干部队伍。三是异地锻炼,让县乡村干部“走出去”。2007年以来,利用北京市、江苏省对口支援的优势,选派160名县乡村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,拓宽视野,增长才干。
活动“互联”,增强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
探索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活动“互联”载体,不断丰富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,增强活动的吸引力,有效激发城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。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、党员结对帮扶活动。采取一帮一、多帮一的形式,组织市、县直单位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结对子,党员干部与党员致富带头人、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等结对子,并签订“双向承诺书”,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。目前,全市60余家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各乡(镇)、村党组织结成帮扶“对子”,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帮扶“对子”,300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“对子”,投入资金800余万元,落实承诺事项2393件。二是开展“三个培养”活动。目前,已将114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,将216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,将9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。由组织部门牵头,把“三个培养”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,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城乡党组织共同为农牧区贫困党员寻找致富项目。三是对城乡党员激励帮扶。市县两级建立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600余万元,对在反对分裂、维护稳定中表现突出的城乡党员进行奖励,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帮助和项目扶持。截止目前,全市投入党内激励帮扶专项资金218万元,奖励、帮扶城乡党员540余名。
优势“互补”,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
利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互补优势,共同服务经济发展、服务群众,增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。一是组织党员专家服务团服务“三农”。利用市直各业务部门的人才优势,从医疗卫生、农业畜牧、扶贫开发等部门抽调100名党员业务骨干组成专家服务团,深入全市64个乡(镇)、228个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,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5800名。县(区)农牧部门从党员中抽调业务骨干包乡,推广农牧业增产增收新技术,帮助农牧民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。二是帮助培育农牧特色产业。城市基层党组织利用信息广的优势,积极牵线搭桥,为农牧区基层组织引项目、引资金、引技术,因地制宜培育农牧特色产业。2007年以来,城市基层党组织帮助农牧区基层引进项目28个,帮助农牧民增收500余万元。
资源“共享”,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齐头并进
优化整合资源,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党建资源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。一是开展城乡党员受教育的实践活动。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,每年组织200余名市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。2010年,从市直机关抽调党员干部组成81个宣讲组,深入农牧区宣讲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1.5万余场次,宣讲覆盖面达98.2%。二是依托城市教育资源培训农村党员干部。2007年以来,拉萨市委党校先后举办8期村(居)党支部书记培训班,培训党支部书记530多人次。抽调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和党员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流动党校,赴各县(区)对全市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和村(居)委会主任进行集中轮训。依托农牧业生产基地、企业和市直单位专家现场指导,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3期,使一大批农牧民党员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。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,建成172个终端站点。城关区投入100万元,帮助尼木县培训有就业创业需求党员600名。三是搭建服务城乡流动党员平台。依托社区管理服务站,建立10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(站),为流动党员提供暂住证办理、信息咨询、就业指导等服务,建立流动党员定期走访慰问、困难流动党员帮扶和救济等制度。2010年以来,已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45名,帮助40余名流动党员实现就业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