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在芦山县,以“同坐一根凳、同讲一席话、同聚一条心、同向一起干”为主题的“走基层”活动,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芦山县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,为群众办实事、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。一股党政新风,吹遍姜城大地。
现场
告别水缸 村民用上自来水
在太平镇祥和村,群众李本芳打开自家的水龙头,清澈的山泉水哗哗流出。有了自来水,当地村民刘云珍家把水缸改了用途,用来盛放其他杂物。
期盼自来水能通到家门口,这是该村100多户群众共同的心愿。如今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村民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。
“村里不适合就地取水,只能到山里寻找水源。加上项目资金难以到位,所以饮水问题一直搁置没有解决。”杨冰在村里干了七年的党支部书记,缺水问题困扰了他七年。
故事
祥和村用上放心水
祥和村地处山区,当地村民居住分散,水源既远且少。加之去年地震后,水源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,群众用水成了杨冰的一大心病。
为彻底解决饮水难问题,杨冰主动进山寻找水源,一天找不到就两天,两天不行就三天……一连寻了七天,杨冰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,找到了干净稳定的水源。
随后,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题的大阴山饮水工程项目开工建设。
水源地位于胜利村慈竹坪,山高路远,道路崎岖。在实施大阴山饮水工程中,水池及管道占地均无赔偿,部分群众不理解。
“这关系着大家饮水,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,大家要考虑长远利益。”杨冰白天考察水管线路,晚上一户一户上门宣传和耐心解释,最终说服群众无偿提供土地修建水池,确保工程顺利进行。
“由于山高路陡,为了将材料拉上山,我们车拉人扛,甚至用装载机运输。”杨冰说,一次,大雨后的上山道路泥泞不堪,为了向工地运送建材,他冒雨和同事将材料运上山顶,在返回途中,车子不慎冲下山坡,所幸没有人员受伤。
“早一天完工,就早一天让农户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。”在芦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下,祥和村告别了肩扛手提的缺水时代,干部作风转变在一线,群众难题得到圆满解决。
民声
干部走基层 群众拍手称赞
祥和村100多户村民,800多人曾经饱受常年缺水的苦恼。特别是丰水期一过,进入枯水阶段,村民只能紧巴巴地用水。
“自来水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,还为生产用水提供条件。”杨冰说,自来水通到家里后,村民再也不用过一盆水一家人用的生活。
“自来水接到家门口,我们要感谢党员干部辛勤的付出。”李本芳说,党员干部走基层,为大家办好事,群众打心底欢喜。
记者 卫葳
|